整洁平坦的产业道路,粉墙黛瓦的独栋别墅,猕猴桃藤爬上支架,荷塘的黑天鹅正在水中嬉戏……初夏,走进固驿镇黑石村,满眼绿意,景色宜人。
在村支部书记雷石玉心中,这样的乡村美景正是他努力的方向。他说,“搞好发展,管好乡村,打造黑石美丽新村,既是全村人的愿望,也是我的一个梦想。”
黑石村地处五面山浅丘,距固驿镇5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1451人,党员45名,幅员面积3.6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四通八达。全村现有农业产业15个,其中猕猴桃产业2600余亩、渔业养殖1000余亩、绿化苗木500多亩、柑桔1500多亩,年出栏生猪近3.1万头。2016年6月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记者近日见到雷石玉时,他正带着村干部到黑石村旅游环线调研。翻开《关于固驿镇黑石村乡村旅游环线开发的建议》,雷石玉认真地和干部讨论起村里未来旅游规划, “道路上景观节点打造要和老百姓仔细商量,把大家都动员起来,都参与到环线开发和乡村旅游上来。”雷石玉说,要利用好手中资源,找准着力点、发力点,村庄才有未来。
乡村旅游环线开发建议,是雷石玉根据黑石村资源,提出的长期发展规划。围绕该“建议”,黑石村引进社会资金,已建成天鹅、大雁基地,改造果树林,建成小组微生中心村、红枫林观光园、千亩猕猴桃示范基地、成功打造李家林盘等休闲旅游区……
历时10年,雷石玉带领群众初步建成了集特种养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环线。
成绩的背后,是雷石玉充分发挥党员代表作用,带领村支部实行党建“133”模式,着力打造幸福美丽新村的结果。
“1”,即“一套机制”。 按照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和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要求,黑石村实行党员量化考评机制,村民事务及时办理机制和联系群众常态机制,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服务产业、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组织生活情况记录、党员参与活动的打分……在村党员干部管理上,雷石玉从来都是亲力亲为,对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
“针对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和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把他们各自参加党内活动情况、学习情况、作用发挥情况和党费缴纳情况都进行了量化考评打分;通过每月统计,每季度公开,结合年终民主评议,综合每个党员得分,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党员。”雷石玉说,用制度约束党员干部,也用制度激励党员干部参与村庄建设。
“3”,即“三方带动”。党支部引领带动村土地规模流转,统一调配土地、统一产业规划、统一引进业主;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建立示范园,示范基地以及党员示范户,充分把群众带动起来;引进企业带动,为农户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更新。
猕猴桃产业党员示范户赵志明是原村支部书记,“退下来”后,他成为猕猴桃产业党小组成员,现种有5亩猕猴桃,年产量1.4万斤,产值9万元。
第2个“3”,为“三项保障”。保障群众民主权利,党支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坝坝会,座谈会以及入户宣传等形式,宣传解释村里的大小事,确保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得到保障;保障群众风险可控,党支部与企业一起实施生猪保险体系、土地流转金预缴体系以及农产品价格保护体系,降低群众的市场风险;保障群众持续增收,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引导龙头企业对农户信用贷款担保,切实解决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资金缺乏的问题。
成都市黑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飘飘便是在这一模式带动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典型。
2012年,李飘飘辞职返乡,选择在家乡固驿黑石村建千亩猕猴桃基地。在村里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基地生产的猕猴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广阔市场和消费者好评。她还带动周边农户按照生态有机方式种植猕猴桃,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依托产业链,该村组建9个产业党小组,建立支部、议事会成员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每名党员、议事会成员至少联系3名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解决群众在生活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如今的黑石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村庄建设效果显著。而黑石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代表及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画卷越发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