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是一门流传千年的手艺,因战乱而灭,失传千年后,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邛崃手艺人之手重获新生,找回了“多彩”的灵魂。在邛窑传人何平扬眼中,即将于本月18日开园的邛窑遗址公园,是邛窑再次走向一个巅峰的标志。
见到何平扬时,他正在创作十二生肖中的“狗”。今年计划完成十二生肖的雕塑。
何平杨的工作室堆满了各类作品,走路都要小心翼翼。每天的大多数时间,何平扬总会呆在这里,静静地做着手上的活计。
今年,已是何平扬与邛窑为伴的第45个年头,尽管已有不少作品享誉国内外,但他在创作上的认真与坚持始终如一。
在唐代,邛窑烧出了很多“釉里红”,“而邛窑的天青釉,起丝是最好的,在十方堂挖出来的许多瓦片,就是这个颜色。”采访中,何平扬始终不离“本行”。
邛窑始创于东晋,成熟于南朝,盛于唐,是中国最古老的名窑之一,漫长的历史成就了邛窑的精品瓷器。作为邛窑陶瓷技艺的传人,每一种釉色、每一样器型、每一段故事,何平扬都了然于胸。他认为,邛窑的精髓不仅无铅,更重要的是釉色。
“邛窑的三彩釉、多彩釉,无铅彩,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何平扬说,邛窑陶瓷产品有人物、动物、飞禽走兽、杯盘碗盏等等,可以说是中国陶瓷的摇篮,“我们要学习,要弄懂什么是邛窑,邛窑的风格、特色、精髓在哪里,同时也要汲取利用一些新的创意,集众家之长,把邛窑断代800多年的精髓釉色研究出来,并加以创新,努力开启邛窑走向崭新的历程。”
1973年,画工不错的何平扬。与邛窑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便沁润其中。后来儿子何丹也跟随在身边学习,到今年已有20年了, “我们就想齐心协力,为邛窑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努力。”
“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应该有更多年轻人参与。”何丹说,希望更多人通过邛窑遗址公园,了解邛窑、了解邛窑精髓。
5月18日邛窑遗址公园就将开园,而他们父子在公园里也有了新的工作室。“这里包含了烘房、窑房、展厅和设计的地方、游人体验陶艺的地方。5月18日开园之后,我们会把一系列的工序搬过来,让大家一览生产流程。”
何平扬认为,即将开园的邛窑遗址公园是一个新型产业园区,对宣传邛崃文化必将产生很好的效果。大家不仅能在“新邛窑”参与烧窑、制陶,也可在两个窑包遗址近距离感受千百年来的邛窑风采,也相信邛窑在历经凤凰涅槃后,能再次迎来一个巅峰的时代。
记者 唐文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