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滨公园绿道,散步、锻炼已成为许多市民的一大习惯,而不远的将来,市民还可以骑上自行车前往邛窑遗址、平乐古镇参观游玩;也可以沿着羊安泉水湖,步行观赏湖光春色;抑或随着绿道串联,来一趟“郊野田园之旅”……近日,邛崃市绿道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发布——到2035年建成绿道768公里,今年启动近140公里绿道建设,重点实施自行车生态高速、十方堂邛窑片区绿道、泉水湖环湖生态绿道等七大项目。随着高品质绿道网络逐步形成,市民将获得更多绿色福利和绿色乐趣。
“邛崃绿道建设方案,贯彻落实成都市构建“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主体骨架的绿网和天府绿道网相关要求。”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道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以坚持“功能叠加、形态融合、方法创新”等要求,结合我市宜居水岸工程、市政道路建设、背街小巷整治、公园绿地和村落林盘打造等统筹实施,到2035年形成邛崃市绿道“两环六廊多线”格局。
翻开《方案》,“慢”和“文化”、“产业”等字十分显眼。《方案》明确,要按照“连通为先、耦合为重、系统升级”原则建设,串联大地景观、生态水系、慢行交通体系、五级绿化体系,坚持多元相融,结合邛窑遗址公园、平乐·天台山风景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等文化和产业元素打造功能复合体。
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启动绿道建设138.3公里(其中城区级27.6公里,社区级110.7公里),总投资约3.4亿元,全年建成绿道54.5公里,重点实施自行车生态高速、十方堂邛窑片区绿道、泉水湖环湖生态绿道、白鹤山松林绿道、白沫江灌区现代化建设工程绿道、社区慢行系统绿道、郊野型绿道共七大项目。
其中,自行车生态高速绿道约12公里,串联城区、孔明乡及平乐古镇。“工程投资1.7亿元,于去年10月开工,现在正在抓紧实施,不久后将呈现在大家面前。”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而邛窑片区绿道约15公里,将串联南河生态水系、邛窑遗址公园、文博创意产业园等景观生态与文创业态。届时,将成为连接城镇居民点、公共绿地空间及文化博览节点的重要路径,和展示邛崃自然与人文特色的重要走廊。
天邛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泉水湖项目为环湖建设,共有3.7公里绿道,以泉水湖生态项目为核心,串联沿湖的绿地公园、生态湿地、现代产业园区,“生态建设与天邛产业园区进行功能叠加,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实现自然生态与产业业态融合。”
白鹤山项目,按照绿道标准新建改造游步道约5.2公里,连接山茶花公园、白鹤山松林及白鹤寺等。据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预计在7月动工,11月完成。
白沫江灌区项目,沿白沫江水系串联平乐、道佐、夹关等镇乡,建设约16公里生态型绿道。“将形成展示川西古镇文化、南丝路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的生态走廊,实现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串联整合沿线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牵头单位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社区慢行系统项目,结合318国道金三角至新南桥段、河滨路新南桥至回澜塔段、学子路等六条市政道路和背街小巷整治工程,打造约20公里社区级绿道,与城区级绿道衔接,丰富市民绿色出行方式。
记者了解到,计划建设的郊野型绿道长近80公里,涉及高端种业示范区、出阝江河防洪治理工程、郭山村林盘打造等九个项目。打造中,将因地制宜保护沿线基本农田与耕地,保持田园基底,延续川西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田园风貌、生态水系和林盘景观。同时整合提升沿线旅游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项目与现代乡村旅游业发展。
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