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聚焦邛窑遗址公园开园】园区工作人员谈感受,说变化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16 10:26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邛崃城市会客厅”——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核心区,邛窑遗址公园将正式开园。近日,记者采访了在示范区工作的一名“前背包客”和两名大师学徒,谈谈他们对“邛崃城市会客厅”的感受。

 

 

漆琴和许玲丽都是来自平乐镇的大学生志愿者。去年5月,他们报名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培训,成为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的徒弟,并于去年12月同杨华珍一起入驻邛窑遗址公园大师工作站。

“喜欢手工,喜欢羌绣,又有这么好的机会,于是就参加了培训,没想到能成为杨华珍老师的学生……”谈起为何来到邛窑,许玲丽依然颇为兴奋,“以前只知道有邛窑遗址,没想到竟这么漂亮、这么大气。”

在杨华珍的指导下,许玲丽和漆琴技艺愈加精进,不久便能独自进行羌绣创作。现在,他们还担任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的管理员。

记者在博物馆内看到,除杨华珍大师的精美传统藏羌织绣外,许玲丽和漆琴的作品也摆放在显眼位置,这无疑是对两人一年多来努力的认可。漆琴说,在邛窑学习传统工艺技艺,还有许多像她们一样的学徒,“这里不仅为大师们提供平台,也为有想法、肯努力、热爱文创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舞台。”

将邛窑称作“邛崃城市会客厅”,两人都觉得名副其实,“一个城市总要有一个地标,对邛崃而言,邛窑可能说就是代表。”作为一个“邛漂”,遂宁人漆琴对邛窑越来越着迷,“我的家人朋友到邛崃,以前喜欢带他们去平乐古镇、天台山,现在我迫不及待地想将邛窑展示给他们看。”

今年24岁的刘思静曾是一名“背包客”,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年初的一条微博让她毅然放下行囊,来到邛窑。“原本我准备继续在外行走,直到看到一些朋友发的关于邛窑遗址公园的微博。”刘思静说,把一个文物保持原有样子,并注入新鲜血液,让很多人关注、喜欢,“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回到邛崃后,刘思静三天两头便往邛窑“钻”,邛窑临展馆、大师工作站、陶餐厅……不到半个月,她就对邛窑如数家珍,并且如愿以偿加入到天府文化临邛文博创意产业园发展行列中,并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管理园区的民宿、餐厅和咖啡厅。

 “我们可以骄傲地告诉别人,这里就是邛崃的地标。”刘思静说,“北京有天安门,巴黎有铁塔,纽约有自由女神像,邛崃就有邛窑嘛。”

刘思静觉得“城市会客厅”就是对邛窑最好的表述,“邛窑,以及邛窑临展馆等都能够很好代表和展示邛崃的文化和历史,就像有客人到家里来做客,我们会在客厅向客人展示相册,在客厅和客人聊天一样,邛窑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工作之余,刘思静还喜欢在园区四处逛逛,用手机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定格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让更多朋友了解邛窑、走进邛窑。

 “很多外地朋友都问我,这是你们邛崃吗?以前没看你拍过。我说对啊,这是我们的新邛窑……”刘思静说,“能在这片土地上见证分享家乡的发展并为之奋斗,让我倍感幸福。”

记者 方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