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与中华文明不可分割,“China”本意即陶瓷。在中国体系庞大各具特色的陶瓷产品中,出自成都邛崃的“省油灯”可谓家喻户晓。邛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也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始创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衰于南宋晚期,时间跨度达八百余年。
今年2月,邛窑大师工作站国际交流中心执行主持李清泉亲眼见证了千年邛窑的复燃。5月18日,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的邛窑遗址公园又将正式开园,李清泉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兴奋,“通过深度挖掘邛窑文化,以邛窑遗址为核心进行文化传承和开发,不仅吸引和留住了人才,同时打造出了全新的文创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了全新的文化振兴之路。”
让邛窑“热”起来
邛窑在中国古代名窑中不算热门,李清泉为何对它感兴趣?事实上,李清泉大学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有一门课程便是《中国陶瓷史》,介绍古代名窑的历史、特点,其中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都是浓墨重彩大篇幅介绍。“四川成都的邛窑也有,但只有两页,非常简略。”他说,整个西南片区的陶瓷古窑,也只是提到,“这对一个四川学生来说是件既高兴又无法接受的事,高兴是因为四川也有古窑入选,无法接受的是寥寥数言,一笔带过。是四川陶瓷不行,还是世人对它了解太少?”
带着这样的疑问,李清泉对邛窑进行了特别关注。大学毕业后,李清泉在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教美术,主要是与陶艺、雕塑相关的课程,教了七年。其间,他接触到许多相关材料,才真正意识到,邛窑完全可以算是一部浩瀚的中国陶瓷发展断代史,岂止区区两页纸能够尽述?
“邛窑之大,北到广元,南至乐山,以成都周围为中心;邛窑之久,始创于南北朝,兴盛于唐,湮灭于南宋晚期,前后800余年,远超绝大多数名窑;邛窑产品之多之美,省油灯设计巧夺天工,被陆游传唱千古……”李清泉说,这样一个历史名窑,就因为湮灭了数百年就被世人遗忘,何其遗憾,“作为一个四川人,一个陶瓷工作者,我觉得有责任让邛窑为世人所熟知。”
让邛窑传下去
后来,李清泉加入了邛窑团队,“真的感到邛窑让人着迷。”他介绍说,邛窑烧制的工艺品带有极强的唐代浪漫主义气质。首先邛窑制品带有现代陶艺追求的“泥性”,保留了许多唐代的痕迹,比如大写意风格,没有随波逐流迎合时代。其次,邛窑制品展示出了“拙”之美,与宋代龙泉青瓷那种“规矩”之美风格迥异。第三,邛窑制品流露出天府之国的休闲与恬淡,展现出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是四川人精神气质的体现,与那种高高在上的文人气息呈鲜明对比。
邛窑让人着迷,还在于它对古代工匠精神独特的理解模式。李清泉说,今天许多人提到工匠精神,觉得应是工整、细致、一丝不苟,但邛窑的器物不同,在这里,工匠精神其实一直都是在孜孜追寻一个“度”,什么度?用今天的语言来解释,可以说是一种“人体工程学”——一个碗该大或该小到什么程度,碗口该敞或该收到什么程度,在不同时代下,这个度在不断变化。邛窑工匠终其一生都在找一个让人最舒适的“度”,这已超越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尺度概念,比西方更早地实现了对“人性化”的诠释。
如此优秀的窑口所烧制的陶瓷器物,为何知者甚少?“其实只是今天的状态而已,因为邛窑之火熄灭了近千年,使得历史记载极度匮乏。直到民国时期,邛崃的古窑遗址才开始被人发现。”李清泉说,由于历史原因,大量出自邛窑的珍贵陶瓷器流落民间甚至海外,以致今天藏品较少,知名度也大受影响。随着近年来政府对邛窑的考古进程深入,遗址开发力度增强,邛窑的产品以及历史地位、价值逐渐受到学术界、收藏界的认可,知名度也水涨船高。
断代近千年后再次复兴、重拾传承,目前在一百位驻留大师和几十位驻场大师的共同努力下,新生的邛窑基本掌握了古法工艺和技术,并凭借这些工艺重现了邛窑的五朵金花——邛三彩、青瓷、窑变、捏塑和白瓷。“我们还通过不断探索,针对时代的审美特点和需求点,对邛窑的工艺和产品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创新,让新邛窑制品与当下生活结合更加紧密。”李清泉说。
让邛窑“活”起来
邛窑的复兴与开发,对于乡村振兴也具有独特作用。李清泉认为,乡村振兴重在文化振兴,因为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邛窑的复兴与开发,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以文化振兴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措施,它可以起到一个典范和借鉴作用。
“邛窑是邛崃非常重要且有历史沉淀的文化符号,以邛窑复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是一个既高效便捷又极具吸引力和黏着度的选择。”李清泉说,以邛窑为符号打造文创产业链条,既切合本地历史文化,又符合时下热点,具备极强的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在本地落地和推进找准了定位,找对了方向。以邛窑文创产业为磁极,能快速获得极高关注度,进而吸引大量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入驻,从而改变当地的人才结构,有效提高本地经济发展空间的上限。以文创产业链条发展中衍生出的其他产业,对当地的人才形态也会带来显著的改变与提升。
“找准定位,高效破局,提高上限,抬高下限,这就是邛窑复兴对当地乡村振兴战略所起到的独一无二且无可替代的作用。””李清泉说,目前示范区邛窑遗址核心区已投入1.4亿元,完成国际交流及大师工作站等9个项目建设,许多当地人都参与了,并从中获得了实惠,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开园后我们将推出文创、农创集市,调动当地农村、城市人共同参与,用市场推动一批农创、文创、乡建、乡村操盘手等明星人物,形成乡村、城市共创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
成都正在加速建成中国的西部文创中心,邛窑将成为西部文创高地。“成都打造天府文化名片,邛窑作为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并列的四川三大考古遗址公园之一,要做活态的文创产业,这是这张名片上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成都建成世界文化名城,邛窑则能为成都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目光。邛窑也是邛崃市的城市会客厅,定将为城市形象再添一道亮色。”李清泉说。
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