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如同一声春雷唤醒神州大地。“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号列车从此驶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邛崃,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乘着改革的春风勃然跃动,弹奏出动人乐章。
回望40年,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早已深植于我们这座城市。在探索中前行,在奋斗中崛起,我们的城市已镌刻下无与伦比的巨变,目之所及处,无不是最美图景。
奋斗临邛,幸福到崃。40年里,前凤凰联合企业的创立,扛起了邛崃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试点的旗帜,从此,创新之路越走越宽,诞生全国首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从无到有培育“精新智造”产业、改革创新天邛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建成全国首条自行车高速公路……邛崃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革新精神如潮涌动、从未停歇。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伟大的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当前,邛崃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关头,实现新一轮跨越提升,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更满意的收入、更公平的教育、更优质的医疗……这些贴心的小幸福,将汇成整个城市发展的大目标大梦想,激励着邛崃接续向前奋发拼搏。
未来闪亮,只争朝夕。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今天的邛崃,将全力融入成都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战略背景,勇担成都“西控”“南拓”使命,努力在成都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实现崭新跨越、绿色崛起,进入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方阵”,打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
本网本期继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全面展现邛崃经济建设、城市面貌、社会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探寻邛崃经验,增强发展信心。

工业崛起 向成都“第一梯队”迈进
放眼位于羊安镇的天邛产业园区,曾经的田野燃起了熠熠生辉的“工业之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投产,邛崃新生战略性企业实现从无到有。
5664万元,是1978年邛崃工业的“全部家当”。201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83.21亿元,为40年前的500倍。数据飙升的背后,折射的是邛崃工业发展的质量与高度。
改革开放40年,从家庭作坊式的“小打小闹”到国内知名企业伊利乳业、世界500强达能集团等相继落户,邛崃工业爬过很多坡、上过不少坎。
进入新时代,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工业园区的大崛起。

两年前的2016年12月6日,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与邛崃市政府签约,从规划同图、产业同链、政策同享、招商一体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
天府新区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3.5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形成承载能力,新引进重大项目15个,总投资471.8亿元……近两年的开发建设,园区逐步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在坚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提能传统优势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绿色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引下,以新型电池及应用、电子新材料为主攻方向,邛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今年融捷集团追加80亿元投资,再落户14.8Gwh新能源电池总装、高比能电池生产线两个项目;投资 100亿元比亚迪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将填补邛崃新能源应用的空白,形成从新能源材料生产到电池整装、再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条;爱敏特新能源材料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上规;新加坡立邦环保漆料项目年内完工试产,在邛设立全国销售总部……
作为工业的另一“轮”,传统优势产业也在加快提能升级。近年来,临邛工业园区发展也蒸蒸日上,以食品饮料(优质白酒)、生物医药(医械)产业为重点,加快提能升级。食品饮料(白酒)产业,加快技改扩能,白酒产业稳定回暖,仅今年1—9月酒类企业实现入库税收3.36亿元,增长73.2%,“邛酒”品牌进入全国地标品牌百强榜;生物医药(医械)产业,通过重大项目引领转型升级,威高医疗装备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投产后年产值将达60亿元以上。
当下,邛崃正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工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集中精力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优质白酒)、生物医药(医械)三大主导产业,努力形成特色更加鲜明、更具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力争未来3年内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再用5年左右突破1000亿元,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努力迈入成都“第一梯队”。
商贸升级 建设“区域消费中心”
40年前,大部分东西都要凭票,购物就是“票票票”;40年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支付方式大转变,购物就是“刷刷刷”。

商贸流通业,是邛崃改革开放最早的领域之一。1978年,邛崃实行计划经济管理,预算内国有商业企业是市场主体,主要商品按计划安排生产,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商品批发调拨实行固定供应对象,固定供应地区,凭票供应。80年代中后期凭票供应在我市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商品供应初步繁荣,购物难、住店难、吃饭难、理发难等诸多难点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缓解。
那个年代,供销社是老百姓心中的购物天堂。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告别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票证时代,供销社统购统销的优势渐渐消失,慢慢淡出了老百姓的视野。
进入新世纪,邛崃有了越来越多的商场超市,一大批百货店、专卖店、仓储店、特许加盟店、连锁店、便利店、折扣店、批发市场、商业街、电子购物等新型商业业态相继出现,商业业态百花齐放。
直至今日,大家用手机“扫一扫”,或者直接网络下单,不管是在城镇或者乡村,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从票据时代到手机消费,支付方式的变化,凸显出地方经济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进步。
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5亿元,而在1978年这一数据仅为0.5亿元!
规划建设区域医疗消费中心、教育消费中心、文旅消费中心、康养消费中心、商业消费中心……当下,作为南丝路重镇、川藏要道的邛崃,正向更高目标—建设“区域消费中心”迈进。
交通跨越 构建西向交通门户枢纽
近日,穿越了温江、崇州、大邑、邛崃、蒲江的成都至蒲江铁路开始试运行,这标着曾作为南丝路西出成都第一站的邛崃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
40年前,出门一身灰或者两脚泥,再正常不过。与许多城市一样,邛崃道路基础条件差,“行路难”一直影响群众出行、制约群众脱贫致富。
“农村奔小康、关键在交通”。上世纪80年代,邛崃进入道路建设的加速期。1984年,35万人参加“交通大会战”,仅用半年时间,便将邛崃公路常年通车里程翻了三倍。1994年成温邛公路邛崃段、1999年S107新邛路改扩建工程先后竣工。进入新世纪,公路建设加快提速,新建改建新邛路、新蒲路、邛彭路、羊付路、高保路,改扩建天台山旅游公路环线邛芦路、寿高路、邛水路、雅夹路。2004年成温邛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使邛崃人真正体会到高等级公路的便捷与快速。

农村公路也迎来升级换代大变革,2002—2004年三年间,投入公路建设资金4.2亿元,新(改)建县、乡、村公路1032公里,全市24个镇乡、485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公路……
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邛崃交通的变革:改革开放之初,邛崃公路里程不到300公里;而到去年底,乡、村两级道路达到近3000公里。
“村路硬化到地头,公共交通到村头,游客民宿到门头”,农村公路建设,让越来越多群众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实惠,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在乡村兴起,农村公路真正成为了便民路、致富路。
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如今手机一开就能叫到网约车……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巨大进步。
在内联道路织密的同时,外联交通也在不断拓展,成温邛高速、邛名高速、正在建设中的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三绕),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天新邛高速路等,支撑着邛崃发展与腾飞的基本脉络。
当前,建设联接成都中心城区的成邛走廊、融入天府新区的天邛走廊、向西辐射川西片区和蒲江的邛雅走廊,邛崃正构建至成都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和西部片区30分钟交通圈,建设西向交通门户枢纽。
旅游腾飞 打造川西旅游黄金走廊
1986年初,县林业局配合省林业厅建立林业科研“三结合”基地,修筑了深入天台山腹地的公路,神奇的天台山终于被慢慢地揭开面纱,旅游业——这一改革开放前近乎空白的产业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邛崃旅游产品单一,与其他景区趋向同质化,吸引力不强。进入新世纪,旅游业从边缘产业提升至重点产业,平乐古镇、天台山、临邛古城陆续开发。近年来,邛崃旅游赢得众多殊荣,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创建四川省旅游强县,并获列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春看百花”乡村踏青游、“夏避酷暑” 高山玩水游、“秋赏彩叶”亲子采摘游、“冬办年货”赏雪民俗游……特色旅游带动一方发展,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圆了致富梦。
在资源相对贫瘠的文笔山村大梁酒庄,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当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在桑园黑虎农庄乐园,亲子活动趣味十足,当地人赚的盆满钵满;在最早一批开展乡村旅游的高何楠木溪,农家山庄依然傍水,每到盛夏,避暑度假的客人络绎不绝;在冉义万亩油菜花田旁,在夹关、临济的邛茶走廊,在茶园桃花山,农家乐随处可见,每到春暖花开,生意好到爆棚……
近年来,邛崃围绕“小微精品、乡村休闲”主题,以天府红谷、中国酒村、黑虎农庄等项目为重点,带动建设一批小微精品乡村旅游景区。同时,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发挥农业、工业优势,结合体育、教育、康养、民宿等产业,深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培育特色旅游业态,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同时,结合绿道建设、林盘改造,吸引越多越多旅游投资,旅游业融合发展态势越发明显
新时代,新目标。当前邛崃在推动平乐古镇·天台山景区创5A的同时,着力开放合作,与碧峰峡、大渡河、海螺沟等旅游资源共同开发,打造北接川西大环线、南接香格里拉、西接攀西阳光旅游区的川西旅游黄金走廊。
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