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今年以来,我市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环境执法力量,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环境污染防治执法合力,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据介绍,该机制整合环保、水务、农林执法力量,成立32人的环境联合执法组,分4个中队,对应全市4个片区,每天至少出动一组人员执法。执法组不仅要负责处理辖区内基层环保机构反馈问题、群众反映的环境信访问题,还要对辖区内的排污单位开展执法巡查,对巡查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查处及解决其他需要联合执法的环境问题。同时,统筹镇乡、工业园区环保办公室力量,拟定“模拟执法”工作方案,界定执法检查范围、明确执法检查内容、规范执法调处程序。全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所在辖区进行动态监管,对违法线索进行收集、反馈,发现违法事实第一时间实施证据搜集、固定,对违法单位进行前期调查询问。并由市环保局牵头为基层环保办配备执法记录仪、深水采样器、流速仪、PH快速测定仪等执法装备,强化对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管委会的法律法规、调查取证等业务培训指导。
为杜绝主观因素干扰环境执法工作,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市还创新污染源监管方式,率先实践双随机监管机制。依托移动执法系统终端,制定“双随机”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污染源和行政执法人员双信息库,加大信息公开和结果应用力度,建立起更加严格、规范、程序化的环境监管网络体系。
据了解,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以来,我市各相关部门、基层环保机构破除监管壁垒,通力协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环境执法高压、严管、重罚态势。截至今年8月11日,我市优良天数146天,同比增长19天;PM10浓度75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4%,臭氧浓度1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2%。空气综合指数排名成都各区(市)县第一名。
记者 李燕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