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省委、成都市委系列决策部署
始终坚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决摒弃“区位条件论”“资源禀赋论”“基础影响论”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市建设高品位、人民生活高品质,努力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精美-邛崃”
■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坚持创新驱动。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全面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引导产业错位协同布局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精准落地,着力构建“精新智造、精细农业、精品服务”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区域协同。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坚决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主动承担“西控”“南拓”发展使命,全力融入天府新区、融入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增强成都“主干”引领辐射带动能力贡献力量。
坚持绿色生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模式、生态环境绿色化转型,全面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努力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坚持开放合作。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决策部署,抢抓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建强对外开放平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坚持共建共享。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破解邛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建设高品位城市、创造高品质生活。
■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现代化“精美—邛崃”特质初步彰显,高质量发展进程走在成都近郊区前列。
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80亿元,传统优势产业产值达到320亿元,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 R&D 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5G组网实现规模化商用,引进和培育成都市新经济“种子”企业10家、“准独角兽”企业2家,财税收入增长水平在成都市排名前列。
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46.13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占比达到78%;单位GDP能耗小于0.28吨标煤/万元,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0天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标准,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新建商品住房2万套,筹集各类政策支持性住房2300套;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2.4万元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6倍。
关键词:发展高质量
●“3精”体系加快构建
紧扣成都市五大先进制造业、五大新兴服务业,加快构建“精新智造、精细农业、精品服务”现代产业体系。
“精新智造”,培育壮大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及辅件、航空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提能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优质白酒等传统优势产业。
“精细农业”,大力发展粮油及高端种业、茶叶、竹果三大特色产业,标准化打造现代农业种业园、稻渔综合种养、邛茶走廊示范区,品牌化培育邛崃黑茶、黑猪等国家地标产品。
“精品服务”,加快推进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平乐古镇·天台山精品文化旅游区建设,打造一批文创景区和“小而精、小而美”精品景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以文创为核心的“创意邛崃”。
●描绘产业链全景图
绘制完成产业功能区重点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线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推进与成都大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努力成为成都新能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医药等产业生态圈重要一环,全力建设邛酒、文创文旅产业生态圈。确保天邛产业园区基本建成天府新区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基地,现代农业种业园 300亩起步区全面建成,绿色食品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开发区。
●培育新经济
聚焦“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突出“云计算”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公共研发转化平台,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推动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与传统产业融合聚变,催生新经济激发新动能,新经济产值年增长12%以上。
●人才计划
深入实施“凤凰崃栖”“凤兮归崃”等人才引进计划,探索“周末磁场”“双聘制”等人才共享机制,积极引进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科研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等各类人才,引进和培育一流创新创业团队 10 个,邛窑大师工作站“候鸟式”入驻省级以上专家学者不少于100人、外籍专家学者不少于30人。
●全面融入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以羊安现代产业新城为“桥头堡”,深化与天府新区、高新区、武侯区等合作,加强规划衔接、交通联结、产业协同,探索建立区域利益分享机制,构建更加紧密的“总部+基地”“研发+转化”协作关系,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建产业园区。
●扩大开放
坚持全球视野、国际眼光,瞄准“6类 500 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靶向招商,力争每年引进“153”重大产业化项目 4个以上。主动融入“蓉欧+”战略,对接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推动以邛茶、邛酒为重点的“邛崃造”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加快“一高一快一轨”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建设。
●11个特色镇
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环境,实施 55个林盘保护修复项目和 11个特色镇建设。
关键词:生活高品质
●动态“清零”零就业家庭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争创国家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和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县,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托底帮扶,动态“清零”零就业家庭。
●新增学位4500个以上
深入开展学区制改革试点,完成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布局,积极引进高校和优质中小学在邛办学,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幼儿园 8 所,新增学位4500个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80%以上,引进1-2所大专院校。
●加快建设“健康邛崃”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布局,实施卫生院、卫生室等项目 224个。深入实施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绘制和完善“幸福养老关爱地图”,巩固和深化“1+3+N”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计划,推进三级健身网络全覆盖。完成市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三乙”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
●全民参保计划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实现住有宜居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优化商品住房供给,完善租购并举、租售同权的住房制度,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探索实施先租后售的人才公寓供给模式。
●厚植城市文化气质
坚持以文铸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坚持“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高标准建设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关键词:治理高效能
●15 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探索建立社区发展基金(会),不断完善共治共享机制,扎实推进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三去一改”亲民化改造,精心打造15 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深化“三治一增”
坚持以铁的手腕推进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全域增绿,用最严格的制度、最坚决的举措保护好绿色家园。
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扎实开展工业源废气、“散乱污”企业、扬尘等污染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水质提升行动“污水不下河攻坚战”。深入推进全域增绿,实施“增绿添景”、“增花添彩”工程。实现城区 PM2.5年均浓度小于 45 微克每立方米,全市城镇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河水体,社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建370公里绿道
坚持“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理念,以邛州绿道为脉络,推动城区、主要景区绿道成环,区域内重点节点绿道有机串联,构建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体系,形成“两环六廊多线”总体格局,完成绿道建设 370公里,初步形成交融山水、连接城乡、覆盖全域的绿道骨架网络。
●公交线网全覆盖
持续推进“科学治堵”工作,推动市域公交线网全覆盖,布局城镇公交线路33条482.2公里。
●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
持续推进平安邛崃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
关键词: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强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能力水平 强化责任担当 完善制度环境 锤炼务实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