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主席,真的太感谢你了!”刚走进回龙镇大塘村13组村民张春荣家中,张春荣就急忙从楼上迎了出来,拉着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石晏钦的手连连道谢。“家里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来不及寒暄, 石晏钦关切地问起了家中的情况。这一切,都要从7月2日那天的洪水说起。
当天,我市及蒲江普降大到暴雨,位于蒲江河下游的回龙场镇及7个村(社区)出现险情,被淹区域平均水深约1.5米,最深处达到3米。
张春荣家紧挨当地“出名”的朱大石桥沟。因为那里是回龙的最低点,每遇暴雨,蒲江河汹涌而下的洪水就从这里直冲场镇。
现在洪水已退去,朱大石桥沟水流平缓,河床距离河岸还有二三米。而沿河民房墙面留下的一米多高的水渍,河两岸被冲倒在地的玉米,折断的碗口粗大树……都仿若在讲述当时的情景。
“蒲江下大雨,回龙就容易淹。” 7月2日凌晨,一场暴雨袭来,经历过回龙8·19洪灾的石晏钦内心忐忑,辗转难眠。
天一亮,石晏钦冒雨赶到镇政府。作为防汛指挥领导小组副指挥长,石晏钦在召开了防汛应急工作会后,便马上赶到朱大石桥沟,此时河水已开始倒灌。“水很大,要立刻转移群众”,石晏钦立即将水情上报,又带领村干部组织群众转移,帮助抢救物资。
张春荣的心里“毛焦火辣”, 丈夫夏学良是盲人,家里喂养的母猪正怀着猪崽。母猪受到惊吓,死活不走,眼看洪水就要漫过猪舍,“ 300多斤的母猪怎么办?”了解到情况后,石晏钦趟过齐膝盖的水帮张春荣把母猪转移到安全地带……
受威胁群众都转移后,已是中午12点,顾不得危险,他决定步行赶回镇上。此时,水已及腰,只有 10多分钟的路程走得异常艰难。“水流很急,根本站不稳。”石晏钦与同行村干部互相拉紧,才勉强稳住身子。
场镇还没有进水,石晏钦顾不上吃饭,急忙赶到回龙新大桥。谁知刚走到回龙老大桥,洪水“哗哗哗”袭来,不少车辆被水淹没,大桥石墩垮了……石晏钦赶紧调来装载机将石墩打通,又在桥上协助疏散车辆,保证桥上交通畅通。下午,石晏钦又乘着冲锋舟,到街上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当天他亲自救援10户群众,转移30多人。
“石主席,场镇已经全部被淹,我们出不去。”下午6点过,石晏钦接到回龙中学求助电话,100多个学生被困学校。“一定要保证孩子们有水有干粮!”石晏钦立即坐着装载车为孩子们送去补给……忙了一天的他,还没有吃过一口饭,全身都湿透了。
晚上10点过,洪水逐渐退去,石晏钦悬着的心也稍微松下去。来不及休息,他又和全镇镇村干部一起投入到清淤工作中,一直干到凌晨2点,到家时已经是凌晨3点过了。躺在床上他才感觉到疲累,但只睡了三个多小时,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灾情过后,石晏钦立即走村入户,开始统计灾损情况。他看到种植户受灾惨重,便联系川农大教授,指导种植户进行灾后管理,同时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尽量减少农户损失……
“从2010年的8·19,到今年洪水,我经历了两次,也一直在反思防汛工作中的不足和得失。”石晏钦感慨地说。
现在,他又在着手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和防汛应急措施,确保险情来临防汛救援更有力更有效,确保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记者 王亚姣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