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坚持新发展理念 聚焦高质量发展 2020年全市经济工作这样干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20-01-16 16:12

2020年是成都市“创新提能年”,今年我市经济工作按照“一城三区、转型升级”发展方略和“双核引领、四片协同”空间格局,以“创新提能、加速攻坚”为主题,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推动邛崃工作走在前列。

▲ 以产业功能区为重点,力争在推进绿色高端产业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推动新兴产业尽快成势。瞄准“六类500强”企业,坚持招头部与引配套并举,深化平台招商和以商招商,新引进一批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和垂直整合。完善专班促建机制,制定项目促建管理办法,形成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密集投产的态势,尽快形成“两新”产业链有形样本。加强校院企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邛转移和产业化,力争更多企业纳入成都市梯度培育计划和挂牌上市。

加快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加快推进水井坊全产业链基地、巴克斯洋酒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明仁苏打水、鸿雁川味休闲食品等重点项目,力争“全国白酒交易中心”落户,加速食品饮料产业迈向产业高端。促进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天台山制药高新药物研发制造园等项目建设,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积极支持家具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家具产业生产智能化、营销现代化。

提速产城一体建设步伐。推进“两新”产业功能区独立成市,高标准建设“四路一湖一桥一中心”骨干工程,加快构建15分钟生活圈、工作圈。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区社区再造,向高品质城市生活社区转型。提速天府种业功能区建设,完善配套功能,适应生产生活需求。

▲ 以三创工作为重点,力争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提升核心景区旅游品质。提升平乐·天台旅游能级,因地制宜推进特色民宿聚落发展,培育更多的网红打卡地。打造 “一山一海两江”竹林风景线,争创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树立旅游管理服务品牌,构建旅游服务监管一体化新格局,实现游客满意度持续上升、投诉率明显下降。

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发展。加快旅游特色镇建设,提升打造景区景点,推出邛崃必游打卡护照,提供更多的邛崃旅游选择。依托全域土地整理和绿道建设,促进全域“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推进“旅游+”“+旅游”发展,开展精准营销、矩阵营销、节会活动营销三大行动,提升旅游景区流量。

增强城市文化识别度。高标准推进文脉巷片区街巷复兴项目建设,确保年内体现明显形象进度。依托“三园一馆”公共空间,加强邛窑文化国际交流,培育文创研发市场,聚集小镇商机人流。以竹文化为主题,打造集成多种功能与消费场景的川西林盘院落。积极引进文创、演艺、影视知名投运商,讲好邛崃故事,推广特色文化,展示鲜明特质。

▲ 以提升能级为重点,力争在推进山水公园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城市片区营造,加快城西片区高端商业项目入驻、高铁片区TOD方式建设、十方堂片区完善基础设施、城北片区提升城市面貌。完成谢巷子等旧城改造项目1600亩土地腾退,力争今明两年内基本完成“7751亩城市有机更新工程”。推进街道一体化改造和背街小巷治理,改造一批老旧院落,积极构建三级公园体系,提升城市环境面貌。

夯实望山亲水城市本底。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统揽,实施“保卫蓝天、斩污护水、清废净土”专项行动,力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成都市各区(市)县前3,出阝江河桑园断面和黄塔桂山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三类。高标准高质量迎接中央、省环保督察。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确保川藏铁路羊安站纳入规划,统筹谋划新邛蒲物流枢纽站,实现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邛崃段通车,完成天新邛快速路邛崃段主体工程建设,加快天邛高速公路建设,实施邛雅高速公路“BOT”招商。完善内部交通路网,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城镇公交全覆盖。

  

▲ 以城乡融合为重点,力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取得新突破。

打造现代农业比较优势。做强做优现代种业,全面推进“一院一库三中心”建设,新引进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举办首届天府国际种博会等种业盛会,提升邛崃种业显示度和影响力。推进农业特色化发展,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塑造美丽宜居乡村形态。实施村庄“三清三改一提升”行动,促进全市246个涉农村(社区)全部达到“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标准。大力推进就业、医疗、社保、治安等公共服务向镇街、村社延伸,完善乡村生活服务网络。探索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机制,打造一批管理规范民主、小区整洁美观、服务完善便捷的农村新型社区。

发展乡村新业态新模式。抢抓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机遇,以探索城乡有序流动人口迁徙等5项改革实践为路径,加快打造天府现代种业园、邛茶走廊示范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自行车郊野运动公园等4个示范片区。加强农业用地管理和“大棚房”清理整治,坚决防止违法违规占地用地和农地非农化。

▲ 以增强获得感为重点,力争在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推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四中心”功能,实施名师名校、名科名院工程,提升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服务业知名品牌,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流量经济、特色小店,提高城市消费能级。适度加大商品住房开发供应力度,打造精品生活社区。

提升民生保障工作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深化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争取国家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标准化试点。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机制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提升镇街为民服务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好脱贫攻坚成果、防震减灾等工作。

深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压实“三张清单”责任,加强网络理政体系建设,深化平安邛崃建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推进资源共享,强化村社自治,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 以创新提能为重点,力争在汇聚发展合力增强发展动能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创新“片区开发、综合运营、自主平衡”,形成政府主导、政策集成、市场运作三位一体的高效运行体系。推动产业功能区提能赋权,加快实现组织机构一体化、扁平化、专业化。建立项目建设分类推进机制,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建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机制,推动重点工作重点突破。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破条块制约,推进现有审批环节流程再造和审批时限极限压缩,同步提升智慧政务服务水平;加强对企业及企业家的人文关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探索集约发展路径。实施租赁、短期出让、先租后让等弹性供地方式,建立工业用地供地“双挂钩”机制,引导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理念,盘活闲置用地,推进空间载体资源高效利用、高水平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