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旅游小镇的逆袭之路:深沟里建农家乐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19 10:59

过去,高何镇高兴村的村民们,仅仅维持着温饱的生活水平,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现在,高何镇已升级为远近闻名的旅游镇,每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

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何镇楠木溪的农家乐产业,在村民王静池的带领下,高兴村村民花了20年时间,学习外省民宿建设经验,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变废为宝,打造出“廊桥横跨溪流”的农家乐山庄。

80多年前,红军翻越镇西山,经雅安芦山来到成都邛崃,在高何镇建立石塔区苏维埃政府,一抹红色“基因”就此生根、发芽,到今天,形成乡村旅游+红色文化的双IP旅游增长点。

打造乡村旅游

成都出发,沿成温邛高速行驶,从夹关出口下,贴着两岸青山,行驶1个小时左右,突然拐进一条沟,听着潺潺流水声,在树林的掩映下,楠木溪到了。

王静池今年60岁,在当地颇有威望,20年前,他喊出“要办农家乐!”的口号,成为高兴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后村民纷纷效仿,将自家农舍改造成宾馆,不断提档升级。

整条楠木溪先后办起了36家农家乐,共有1200多个床位,每家年接待能力20余万人次,人均年收入从6000元增长到近3万元,年轻人愿意留来下,家家户户购置了小车。凭借乡村旅游发展,高兴村一跃脱贫,成为小康村。

亮眼数字背后,是一段不平坦的发展道路。“最难的转变还是思想。”高何镇党委书记李运东提到一个细节:“过去,很多村民不停地建房间,结果房间建完,景观又没了。”这样导致的后果是资源被破坏,游客意见很大。

李运东学的是园林景观建设,对规划有一套想法,经过他挨家挨户的梳理,高兴村村民意识到发展不是一定要做大,小而精也可以吸引游客,尤其在生态脆弱的楠木溪,一草一木皆是资源。

现在,溪流两岸分布着造型各异、错落有致的农家乐,“一房一景观”的概念深入人心,楠木溪乡村旅游迈入了高端精致的发展路线。

融合红色文化

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大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是高何镇旅游发展的重心。“我们这最大的优势是红色文化。”1935年,红军在这里石塔区苏维埃政府开展革命,1997年5月,红军长征纪念馆在原石塔区苏维埃旧址建成开馆。

如何把乡村旅游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王静池一番探索后,他的静池山庄专门推出了“红色旅游套餐项目”,穿红军服、吃红军餐、推石磨,呼吸负离子空气的同时,顺便体验具有年代感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让高何镇不再是游客心中偏远、落后的地方。

在创新中成长

如果说楠木溪是农家乐集中的旅游点,那“天府红谷·耕读桃源”则是高端民宿的聚集地。政府引入社会企业,由著名设计师操刀,追求人与住宅、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又不忽略住宿条件。

天府红谷位于天台山脚下,离楠木溪不远,是高何镇镇政府近年来旅游发展的新尝试。远远望去,一座川西大院在树林中若隐若现,富有设计感的房屋,庭院有茶室、汤池,每个房间都以景致命名。

天府红谷的建成,对楠木溪的农家乐造成了不小冲击,但更多的是促进作用,王静池等村民意识到,原来一个房间价格真的可以定到2000元以上,但随之匹配的是高质量的服务、设施以及自然环境,王静池也进行效仿,开发起了“山水创意房”,据说反响不错。“归根结底带动的是高何镇农民思想的转变。”李运东说。

据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