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闪闪发亮的勋章,也没有屡破大案的战功,社区民警谭敬的从警生涯看似平淡无奇。然而正是他常年在平淡中的坚守,以“专心、真心、热心”来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努力编织社区防控网,受到辖区企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园区企业的“贴心人”
35岁的谭敬,文君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记者近日见到他时,谭敬正在临邛工业园区一企业了解安全情况。“园区企业多,安全工作比较繁琐。”接手工作后,谭敬走遍园区内64家企业在建工地,做到从单位性质、结构、主要业务到人员基本情况了如指掌。
在走访过程中,谭敬发现很多企业门卫保安防备松懈。“经过了解,他们大多是企业自行聘请的,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谭敬告诉记者,不少门卫保安对进出企业的外来人员的登记、盘查不规范,态度不认真、随意性大,“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安全和治安防治效果,有很大隐患。”
发现问题后,如何解决是关键。谭敬在走访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对这些企业门卫一一加以指导,逐步落实保安门卫的职责。“在安全方面,谭敬非常认真细致,可以说是我们企业贴心人。”园区一企业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加强园区企业内部及周边、在建工地的安全防范,谭敬一方面与工业园区管委会协调,一方面积极向派出所领导汇报,最终成立了由派出所、街道办和园区管委会共同牵头的“治安联防协会”。该协会以园区所有企业作为成员单位,采取厂内巡逻与厂外巡逻并举、视频巡逻与实地巡逻并行相结合的工作措施,有效地提高工业园区和企业内部安全防范效果,维护园区投资建设者和企业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园区各企业的一致赞赏。
群众心中的“好警官”
文君井社区位于城区中心,44个老旧院落中,一部分没有设置正规的物业管理,一部分物业管理形同虚设。今年初,谭敬接手老旧院落安全工作后,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主动与物管部门、小区门卫、治保力量进行沟通,对小区、院落进行全面梳理检查,并对物业、门卫进行培训。
文君井社区当垆街17号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职工家属院落,由于年久失修,监控被损坏。谭敬在检查中发现这一安全隐患,及时向主管单位汇报,多次协商后,进行重新安装,监控清晰了,居民院的群众有了安全感,谭敬心头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今年初,文君街道南江村10组村民杨永兵来到派出所求助:其儿子杨涛今年已经5岁了,但至今未上户口。得知此事后,谭敬作了细致调查,在核实杨涛符合上户政策后,多次前往向村干部、邻居了解具体情况,制作多份询问材料。收集相关证明材料后,将材料上报治安大队办证中心,为杨涛办理好了户口。
“破大案、立战功固然是每一个警察的热血梦想,但是平安建设的基础却在基层。”谈起社区民警谭敬,文君派出所所长董成说,像谭敬一样扎根基层、把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的民警,都是平安建设的英雄。
记者 何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