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省委、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和成都市主要领导到邛崃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精神,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讨论《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经济工作要点建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惠朝旭作了讲话,对去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回顾,对当前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8年全市经济工作回顾】
2018年是我市全面贯彻新思想新理念,艰苦奋斗、狠抓落实的一年。全市不仅保持了企稳向好、平稳较快的良好发展势头,而且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和后劲都有进一步提升,邛崃再次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2018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2亿元,同比增长10.5%
一产业增加值39亿元
二产业增加值142亿元
三产业增加值11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67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0.2亿元
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0个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3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23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3元
2018年经济工作8大亮点
聚焦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量提质
成功引进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融捷新能源电池总装等重大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303.5亿元
从新能源材料生产到电池整装、再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百亿级工业项目落户实现零突破
“邛酒”品牌进入全国地标品牌百强榜
绿色食品园区顺利通过区域环评
聚焦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实体化运行
“邛崃黑茶”列入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邛崃猕猴桃”地标创建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
新兴粮油成功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我市获评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聚焦民生福祉,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完成省、成都市113项和本级3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08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新投用公立幼儿园4所
全力推动邛崃一中创建“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我市获评“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
市医疗中心医院获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聚焦经济改革,统筹推进改革任务落地
扎实开展国家学前教育、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等124项改革
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和“企业登记2小时办结制”等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
创新开展“周末磁场”柔性引才引智,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12名、海内外专家人才(团队)238名
聚焦社区治理,创新社区发展体制机制
投入资金34亿元推动183个社区治理项目建设,87个村(社区)完成示范社区达标创建,1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亲民化改造
全域推进“为村”建设,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农村信息化为平台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35.3万群众关注认证,经验做法被中组部肯定
创新“三问三审三投入”“三比一测评”等社区工作法,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多次在成都市作经验交流
聚焦三大攻坚,协力创造品质幸福生活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9天,综合指数位列成都第2
创新推动基层网格化管理改革,划分583个网格,建立482名专职队伍,实现全市全覆盖
扫黑除恶行动群众评价位列全省第4
扎实抓好对口帮扶脱贫攻坚工作,奏响邛崃—九寨全域帮扶“奋进曲”
聚焦城市建设,全域建设美丽宜居邛崃
实施老城“+公园”、新城“公园+”
启动以文脉坊、铁花巷为示范的1.6平方公里老城区保护性改造
同步推进9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完成63个老旧院落、40条背街小巷整治
汇源街延伸线、邛窑大道北段等城市道路建成通车
“有美巷子”“君平大道”被评为成都市“最美街道”
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成功开园
羊安产业新城41个城市和园区配套项目加快推进,公园城市生态体系初具雏形
全域推动增绿添景,新增绿地30余公顷,建成绿道116公里,国内首条自行车旅游高速投入运行
天新邛快速路、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高速邛崃段加快建设
天邛高速路即将开工
成蒲铁路邛崃枢纽建成投用,邛崃迈入高铁时代
聚焦区域合作,打造协同发展有形样板
与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广元市利州区,资阳市安岳县签署了区域合作协议
以破除行政壁垒来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以打破地缘限制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发展的载体能力
全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生态环境,高起点、高标准的实现产业融合、空间共享和协同发展
【2019年全市经济工作
2019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我市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围绕“六个走在前列”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力建设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计划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6%,力争9%,
一产业增加值增速3.4%,力争3.6%
二产业增加值增速10.1%,力争10.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力争12.5%
三产业增加值增速9.5%,力争9.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0%,力争10.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0亿元
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0个
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8亿元,力争2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9.5%(同口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6%,力争8.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2%,力争9.5%
城镇登记失业率 ≤2.9%
2019年全市经济工作要求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对邛崃作出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并提出了“六个走在前列”的重大要求,为我市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邛崃历史性地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做好2019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施导向,深刻认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充分把握当前面临的两大历史机遇,对标分析城市建设发展存在的短板,深入思考“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努力创造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主动肩负新发展使命的邛崃新实践。
要立足建设公园城市走在前列,加快构建宜居邛崃基础框架
要立足推进区域协作走在前列,加快形成城市发展比较优势
要立足建强现代产业体系走在前列,加快锻造工业核心竞争力
要立足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特色化
要立足推进有感发展走在前列,加快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
要立足干部队伍建设走在前列,努力做到忠诚担当为民务实
2019年全市经济工作要点
1.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牢固树立“产业立市”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进一步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努力在现代化产业上走在前列。
坚持做大产业功能区
坚持做强工业主导产业
坚持做优都市现代农业
坚持做实文化旅游业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深化产业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2.强化服务意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大力实施创造一流营商环境“头号工程”,针对民营企业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症下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有序推进五项制度改革
全力营造亲商重商氛围
毫不动摇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3.突出城市品质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公园城市
以建设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为目标,坚持城市藤蔓生长,实施老城“+公园”、新城“公园+”,优化“两极十一镇”城市空间布局,重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共融共生”的城市格局。
提升城市品质
高效实施城市管理
加速打造立体多维交通
升级提档社区治理水平
持续夯实生态环境本底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增强获得感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切实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民生实事,切实增强市民获得感认同感。
切实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扎实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谋划新举措 增添新干劲 创造新业绩 ——来自市委经济工作会上的声音
1月21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对邛崃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六个走在前列”的重大要求,深入分析当前我市经济形势,认真总结去年经济工作的经验成绩,确定了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今年目标任务已清晰勾勒,大家将坚定践行新思想、坚定贯彻新理念、坚定落实新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增强抓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创造新业绩,为邛崃进入成都区(市)县发展第一梯队作出应有贡献。
市发改局: 加强分析研判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市发改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和市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担当工作职责,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市发改局局长王涛表示,始终把科学研判经济运行形势作为牵头做好经济工作的第一本领,加强对经济运行形势和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切实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是重点。发改部门将树立项目化思维、强化项目化管理,全力以赴抓项目补短板。今年,全市申报省和成都市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712亿元。
项目促建方面,实行清单式管理和月报制度,强化跟踪和目标监控,加强问题协调;指导行业部门高质量策划储备一批支撑公园城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功能区建设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质量好、数量充足、符合发展方向的项目梯队;深入分析研究国家、省、成都市支持方向,结合发展需求,科学论证谋划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上级“盘子”。
同时,切实做好产业功能区建设牵头工作,重点推进产业功能区道路、雨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人才公寓、标准化厂房等配套建设项目建设。
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推进与芦山、岳池、安岳等地的区域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合作项目化,努力在交通联结、产业协作、社会事业合作等方面取得实效,加快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改革创新方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深化“放管服”、民生改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改革等方面,创新谋划和推动2019年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落实。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链条,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
市经科局:实施“双轮驱动” 推动产业集群要素集聚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集群、要素集聚,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努力在建强现代化产业上走在前列,争取迈入成都‘第一梯队’。”市经科局局长张思进介绍,2019年将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32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以上,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8%以上。
牢固树立“产业立市”理念,抓高质量工业、高质量抓工业,加快构建现代化“精新智造”工业体系。
产业方面,将在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成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能、推动优质白酒产业提档升级三方面发力。
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及应用产业,促进融捷新能源电池、国民技术等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塑造新的“邛崃速度”。释放投资拉动效应,推动投资效果系数持续增长,围绕“6类500强”,加强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产业的引进培育、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增长点。
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医械)为重点,发挥达能食品、伊利乳业和威高医疗装备、天台山制药等龙头项目引领作用,推动配套企业密集落户,培育完整产业链;引导企业技改创新,加快推进步长制药等技改项目建设,促进提质扩量和技术创新;坚持集约高效,疏解落后产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深挖“千年邛酒”潜能,完善白酒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技改扩能、创新研发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三瓶酒”品牌复兴,开展“邛酒中国行”等品牌营销活动,推动水井坊、环球佳酿、全兴、文君等协力建设“邛崃产区”川酒基地,打造国家级优质白酒特色产区,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开创优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服务企业上,将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出台“1+N”促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上,加强银企对接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全力推进电、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企业生产需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市财政局:以高质量发展要求为统领 努力做大总量做优质量
市财政局局长王祥表示,2019年,财税部门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高质量发展要求统领财政工作,围绕组织收入、财源建设、财力保障、财税改革,努力在做大财政总量、做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上走在前列。
2019年将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深化财税联动,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和转移支付支持,高质量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在做大财政总量上走在前列。
同时,高质量推进财源建设。与相关部门合作,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优质白酒)、生物医药(医械)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系统谋划全市财源建设总体布局和战略路径,内培和外引一批龙头企业,厚植发展优势。聚焦食品饮料(优质白酒)转型升级、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建设、产业功能区布局加大财政投入,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加大产业扶持投入,及时兑现对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壮大纳税主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同时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互动,深化政银企交流合作,促进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支出结构上,坚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继续加强资金统等,加大各单位闲置资金和存量资金清理,积极盘活财政资金,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调整保障序列,优化支出结构,稳步加大民生投入,落实好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各项民生政策,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财税改革方面,按照省财政厅持续推进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计划”要求,围绕“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临邛工业园区管委会:聚焦项目培优产业 夯实经济发展本底
临邛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崔艳表示,2019年,临邛工业园区将聚焦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认真贯彻落实邛崃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核心,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力争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增速达到14%;实现全口径税收13.5亿元,同比增长12.5%。
今年园区将着力聚焦项目培优产业,努力夯实经济发展本底。突出项目招引,加快项目促建,提升产业能级。瞄准六类500强企业强链补链招商,全力促进威高二期配套包装项目、伊利二期健康饮品项目等6个重大项目签约,积极探索二次招商新模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有序推进“腾笼换鸟”。
项目促建上,全力促进威高、巴克斯、水井坊、步长、银帆、文君井相关项目主体动工;推进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项目主体完工,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和试生产;推进有缘坊酒业、天台山高新药物研发制造园首期项目、湘衡电器智能化电器生产基地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
提升产业能级方面,重点提振优质白酒产业。按照“双品牌”战略,打造邛酒品牌产区和产区品牌,推动“三瓶酒”回归,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酒庄文化”,探索酒旅融合发展模式。食品饮料方面,拓展达能、伊利、巴克斯等领军企业产业生态链,鼓励龙头企业培育优势产品,壮大食品饮料产业规模。生物医药(医械)方面,发挥威高医疗装备、步长制药、天台山制药等重大产业化项目龙头引领作用,带动科研创新力量等配套功能集聚,培育优质完整产业链。
同时,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和功能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工人生活品质,留住高端人才和科创力量。推进大型物流企业的招引,弥补产业功能区物流短板;推动文化健康绿道建设,打造慢行系统,提升功能区品质。在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机制上顺心,关系上无私心,以“五星级”服务构建清亲政商关系。
天邛产业园区管委会:推动重大项目促建促产 打造宜居宜业现代新城
“今年将按照建设园区‘六个有形示范’要求,正视问题,科学研判,围绕‘高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理念,推动园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天邛产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章少琳表示,2019年将以高位提升经济指标为重点,实施 “双轮驱动”,强化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功能建设。
天邛产业园区提出了今年主要经济目标:工业总产值完成150亿元,同比增长30%;全口径税收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3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85亿元。
2019年为园区的“项目促建年”,将强力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促建促产,重点推动融捷电池总装、融达金属、融捷能源材料、光禾木业技改、太子家居三期智能化升级5个重大项目全面开工;促进融捷锂盐一期项目、融捷高比能动力电池项目、大宝涂料、立邦涂料、三棵树二期、普莱特、信敏、浩旺标准化厂房8个重大项目竣工(试产);促进爱敏特石墨化、国民天成外延片、博涛、吉兴、华邦5个项目完成设备安装;促进比亚迪、云南城投超硅启动建设。
同时,加快老园区提档升级,推进光禾木业从中纤板向智能化地板转型,加快太子家居智能化升级改造,促进一批项目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一批产业低端、环境影响大工业企业提档升级,培育一批项目达到10亿元以上产值。
现代新城建设方面,着力在“宜居宜业”上下功夫。全面启动羊安现代产业新城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城未来人居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园区燃气项目建设,羊纵七线35KV电力架空下地、羊安赵塔站扩容等要素配套。加快推进羊横四线及羊横四线以南支线道路二个项目,促进羊纵八线、羊横二线、羊横一线三个项目,以及泉水湖南侧支线道路、环湖路等10个项目。
综合配套上,围绕加快实现“广聚人”的目标,抓好泉水湖湿地公园、成新蒲景观工程等项目,加快推动人才公寓、创客中心、市民中心建设,启动星级酒店、高品质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工程项目,不断强化园区配套,为羊安聚集人气提供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