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邛崃田野调查笔记】“麻花”桂树 匠心天成——道佐乡 张店村铜沟见闻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01 13:15

邛崃高铁站地下停车场内,栽有四笼奇特的桂花树。树高约4米,树杆约2米,直经约0.4米,树杆中空,如一个圆柱状的空心笼子,内空直径约0.3米,树杆仿佛被镂空雕刻一般,让人为之惊讶。仔细一看,方才发觉此树并非是一棵,而是一“笼”,它是由数根五六公分直径的桂花树编织而成,如数条青蛇缠绕其上,好像一根大“麻花”,更像中国古建筑中的棱形窗格,让车站凭添一股高贵与古雅。

观赏类花木用紫薇编织造型的不少,而以金银花等藤条类植物编织的较多,用桂花树编织造型的尚属首次看见。不少紫薇、金弹子等编织造型的花木,每根小树相交而不相融,偏这几笼桂花树是相交相融的,树与树之间完全生长在一起,如被焊接一样相生融合,不分你我,整个树杆浑然一体,犹如天成,当时就想:这么美观精致的树是从哪里买来的,不会是苏杭等地吧?

2019年2月28日,随邛崃田野调查小组去道佐乡张店村八组采风,竟然又看见了与之相同的桂花树。这里的老地名叫“铜沟”。铜沟是一条大山沟,前面有“和尚头”“狮子口”两座大山,后面是后山,村民们大都居住在后山,山沟宽约500米,有少量农田,大部分都是竹垄树木,风一吹,整个大山沟就如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

铜沟目前有十三四户人家,房屋靠山面沟,堡坎皆用石头磊成。我们沿着石板路在这小村落左右穿行,发现这里的小路非常干净,农家房屋全都是明清式砖木结构,外面屋檐下并无常见的柴草蛛网,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大门也全都敞开着,有鸡鸣无犬吠,一片祥和景象。这里有七八户农家乐,家家都设有客房供游人住宿,吃的也全是山里生山里长的土特产。一行人刚转过一个弯,下了个缓坡,都不约而同地大声惊叹:哇!好漂亮的桂花树!所有人或用手机或用相机争相拍照。

这就是邛崃高铁站见到的那种桂花树,原来这里也有啊?

树旁有一人家,开着后门,我问有人吗?一位大姐应声出来,把我等迎进屋去。屋内窗明几净,农家摆设,有客舍两间,院坝不大,无墙,给人以大山胸怀的感觉,特别敞亮,院内可摆七八张饭桌,房子正对着山沟那边的“和尚头”山。一层层窄窄的梯田从院坝往山沟延伸下去,栽了一些的花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红红绿绿,有山茶,有桂花,有金弹子,有兰草,有石斛,当然还有许多我不认识的花草树木。

大姐名叫何从容,丈夫寇树军多年从事树木嫁接技术,经常出门给别人嫁接苗木,见得多了也就在家小敲小打地栽了一些苗木。在与何大姐的攀谈中,得知邛崃高铁站的那几棵桂花,就是从她这儿买去的,院子旁边还有12棵,是她们自己栽种编织的,我等几人一脸惊讶,原以为她家的树也是从外地买回准备卖高价的,没想到这儿竟是原产地。

她说,那是2003年的事,自家地里种了许多桂花树,由于太密太多,没地方移栽,树干已超过两米高,再这样长下去就买不起价了,正一筹莫展,她们想到那些编织的藤条花木,就有了把桂花树也编织起来的想法,这只是为了节省土地的无奈之举。

夫妻二人动手编树子,一编才知难度较大,树子比藤条类硬而且太脆,劲用轻了扳不动,用大了啪地一声就扳断了。当问她怎么只有这一种造型,为啥不编点瓶形、花篮形时,她说当时就是因为没地方移栽,并没想到造什么型,自己也没那技术啊,她说这每一棵树有六根编的,有八根十根的,最多有十二根桂花树编成一棵的。她还说,邻居寇树全也同样编织了10余棵“麻花”状的桂花树。

我们见那些树的交叉处都长得完全融合了,如先天生就一般,就问她是否在编织时,将两根树子的交叉处剥了皮使其骨肉相生。大姐说不行,没了皮的小树更容易扳断,必须用好力道,树子本身很硬,在编织时,是用劲强行把它们交叉起来的,树皮在相互摩擦中都破皮受了伤,经过一年时间的生长就生在一起了。这批树子是2003年编的,如今已有十六年,虽然长得很好看,却没怎么长高长大,特别适合移栽到公园里或广场上。

何大姐说,包括去年卖给高铁站的七棵,这几年共卖了十多棵编织的桂花树,现在地里还有十二棵,要是你们八九月份来就好了,满树子都是花,密密麻麻的,全是朱砂红的丹桂,落得一地都是。

我并不惊讶于花木的编织造型,也不惊讶于用桂花树编织,我惊叹的是一个山区农村的两夫妻,一种无意识的、没奈何的动作,竟然创造了一道新的风景。如果当初是误打误撞,那么现在呢?何大姐地里的小桂花树又两米多高了,她说等丈夫回家后就开始编树子,编些比这更好看的。这,算不算一种工匠精神呢!

文/图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