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大同莲花山:藏在深山的一朵莲花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9-03-11 14:05

 

  “莲花山”,只听这山名,就有一袭仙气,一份佛缘,似有一层透明的清风徐徐吹过。

  2019年元月21日,偕同文友三人进大同采风,当听说孔家山村莲花山上有一座孔姓祖坟,墓碑为清道光年间所立,至今保存尚好,众人皆喜,我等当即前往。

  孔家祖坟就在莲花山腰的石片坡上,红砂石碑虽饱经风雨,在杂草和树林当中还是特别醒目,清式风格,碑高270cm,宽280cm,厚度12cm,碑帽和碑肩上是厚厚的青苔,左边碑肩有些损坏,碑侧刻有花草图案。碑面阴刻“清逸俊刘公胤星府君之墓”,两边对联曰:“吉地和乾坤共老,芳徽与日月争光。”建碑时间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仲春,距今156年,立碑人为次子万启等后人。

  原来,刘胤星本名孔胤星,是孔子第64世孙,其祖上孔希瑶到四川邻水为官,经两代后又移居泸州,该支孔氏在泸州经三代又移居安岳,在安岳又经三代才有孔胤星。但其父孔尚伸在安岳可能得罪了什么人(碑文无记载),早早离世,剩下九岁的孔胤星,还经常遭到仇人袭扰,不得已投靠外戚(其表叔)刘德智,碑文中亦未提及他当时是否还有兄弟姐妹、母亲是否还在等等,估计应该是个孤儿了。孔胤星投靠刘德智后,刘家亦遭仇人骚扰,于是迁往邛崃北门(或北门外)避难,为感激刘家的恩德,孔胤星改姓为刘。后来,有个叫左询的人,家有王姓遗孀儿媳招刘胤星入赘,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万春,小儿子万启,万启即碑文上落款的立碑人“次子万启”。刘胤星生下两个儿子后,便恢复了他们的祖姓“孔”,后来才移居到大同莲花山,死后葬于此地。至于碑文落款为何没有长子孔万春之名,估计是孔万春先其父离世吧。

  据碑文记载,孔胤星改姓刘时尚年幼(九岁),也没有族谱,并不知道孔氏的辈份排行,后来就自己定了个排行“万正世志洪”,后人得到家谱后,才予以纠正。碑文上写得非常清楚,孔姓家族的字辈排行,不是一般人能定的,许是因为孔子孔圣人的原故吧,其排行皆为当时皇帝钦定,如碑文写道:惜公来邛时,其年尚幼,未识钦赐“兴毓传继广,昭宪应繁祥”十字云云……今得家谱,以次按之……始合我族钦赐之派(疑为“排”),……又有钦赐“令德维垂佑,钊绍念显扬”。由此之“钦赐”二字,可以断定孔姓字辈排行应为钦定。也因孔姓乃孔子后裔,享有其它姓氏所没有的特权,碑文中有这样一句:“即此我孔氏得免派差徭之据也”,从字面上讲,就因为孔圣人之缘由,在孔孟之道统治的封建社会里,孔氏一族是被免除差役徭役的,而“钦定”排行就是“得免派差徭之据也”,可见,孔氏一族还真是高人一等。并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如今的四川人,说到祖籍,必言湖广填四川,必言孝感,必言麻城,而大同孔氏一族则非湖广填四川的后裔,是做官入蜀,避祸入邛。

  陪同我们上莲花山调查的大同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孔令刚说,他母亲知道不少关于莲花山和孔家祖坟的事,并邀我等一同前往其母亲住处。

  老母亲得知我等来意后,非常高兴,翻出参加孔氏清明会时的吊牌让我们看,牌上印有至始祖孔子以后的104代世孙排行。我又在网上查了查,果然是全国统一的,真还应了“唯孔天下不乱”的说法,普天之下,姓氏何止百家,而族谱排行能够传承二千年以上的唯有孔氏经无数沧海桑田而不乱。

  看得出,老母亲非常庆幸能成为孔家人,讲了许多关于莲花山的故事。

  临解放时,当地人砍伐树木,无意间发现这深山老林中隐藏着几栋开口楼房子,上下两层,楼门敞开,柱子很大,马桑树的,要两个人合抱。楼上全是一堆堆的人体白骨,每栋楼都是如此,疑为张献忠剿四川所为,也有可能是土匪屠门。那就说明莲花山以前是有人居住的,从两人合抱的马桑柱头看,应该还是大户人家。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有些毛骨悚然,开口楼早被毁了,也没留下什么证据。

  当问及莲花山为何叫莲花山时,孔大娘说莲花山像一朵莲花,现在孔家山村四组就在莲心上,祖坟那里是莲花的瓣。 孔大娘还说,大约是50年代,孔令刚的父亲二十来岁,有一次在莲花山上打柴,忽然看见密林中有莲花盛开,大朵大朵的,或一朵或两朵,一米多高,如燃放的烟花一样呼呼地从地上冲起来,五颜六色,炫丽耀眼,当孔令刚父亲走近时又忽然消失了。大娘讲得绘声绘色,如身临其境,她说这种情况不止发生一次,每次莲花开的时间和方位都不一样,那几年,孔令刚父亲运气相当好。这是一个真实的人遇到的奇妙事,亦真亦幻。也许,这是阳光与山中雾气形成的类似彩虹的景象吧,或者后来也有这种奇异的莲花开放,只是没被人遇上而已。

  多彩大同,奇妙莲花山,难怪大同孔氏先祖选择这里为生息之地。围绕莲花山,孔氏一门就像莲藕一样节节相传,如莲花一样朵朵盛开,孔家山村、泥夹沟、石坡、大邑孔河坝、中坝、天公届、都江堰等等地方都居住着大同莲花山的孔氏后裔。

  莲花山,藏在深山的一朵莲花。

 

文/王勤  图/何承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