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让从建平学校走向社会的孩子 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栋梁之才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8-04-17 11:56

4月14日,第六期教育家成长大讲堂暨2017“寻找大国良师”颁奖盛典开幕式,当代著名教育家、成都建平学校指导校长冯恩洪被聘为光明教育家书院副院长,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教育家》杂志社社长潘建凯向其颁发了聘书。

开幕式结束后,冯恩洪校长作了题为《国际教育视野下的中国课堂革命》的主旨报告。报告中,冯校长以外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典型事例,分析中西方教育中的各自优势与不足。他认为,谁能将中西方教育结合得更好,谁就能赢得先机。他还围绕教育“剧场效应”、上课“三个要素”等作了分析。一个多小时的主旨报告,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下午,冯恩洪回到邛崃建平学校,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介绍了他的教育理念、对成都建平学校的期许、对邛崃教育的看法。他表示,希望让教育成为适应孩子的教育,让每一个从建平学校走向社会的孩子,都能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栋梁之才。

 

教师水平决定学生水平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从事教育事业,在学校当中校长、教师、学生、课堂是怎样的关系?

冯恩洪:我的人生中遇到了三位好老师,他们对我的影响很大,以至于让我下定决心做一名教师,像他们一样去培养好的学生,培养社会的栋梁之才。

我十九岁踏上讲台,至今已历五十载。五十年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于我,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五十年来,我从关心教育到关注课堂,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认识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好的校长决定了教师的水平,而教师的水平又决定了学生的水平。学生通过课堂收获健康、积累知识、增长能力、养成责任,实现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发展。同时,课堂也是老师实现生命价值的平台。

教育水平,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上,上好一节课的三个维度是教材、学情和时代,上一节好课三个要素是问题、合适、合作。由此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尤为关键,而要达到此目标,得抓住五个合适:准备合适、内容合适、方法合适、评价合适、管理合适。

 

 

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贯穿您几十年执教生涯的重要教育思想,落实到邛崃建平学校有什么体现?

冯恩洪:“每朵花都有不一样的花期,最晚开的花同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同一年同一月同一天出生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我理解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发展。

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就是要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最适宜的发展区域,实现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跟社会需求找到结合点,让每一个孩子走进社会工作时,每一天都享受自己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和弱势的一面,在邛崃建平学校,我们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发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最适合孩子的发展。

 

 

更多培养学生韧劲

记者:很多人把民办学校称为贵族学校,但您曾经说过,建平学校不是贵族学校,而是精品学校,能否给我们解读一下这句话?

冯恩洪:判断教育性质,不是学费,而是教育方针。只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是社会主义的学校。成都建平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大气·担当·卓越”,我们希望每一个从建平学校走向社会的孩子,都能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栋梁之才。

随着社会发展,孩子已经从家务中解脱出来,他们日常的愿望也更容易得到满足。然而现实却是,他们的任务只剩下学习,这在我看来是不对的。

在建平学校,在得到家长认同的前提下,我们除了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担当等外,还会适当给予孩子一些“苦头”,更好培养他们的韧劲和高尚的情操。

 

 

让教育成为适应孩子的教育

记者:对建平学校和邛崃教育有什么期望或者建议?

冯恩洪:我一直奔走在全国经济、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发现经济的差异是一眼就能看穿的,而在经济差异的背后,是文化的差异。

四川教育追求的是北大、清华里的专业,而上海的教育追求的是专业里的北大、清华。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观念,希望让教育成为适应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应教育。让孩子学会学习,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区域,将他的发展最大化,就是我们在邛崃要做的工作。

记者  方舟  报道